玩吧256游戏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帐号
查看: 3128|回复: 0

关羽在《隆中对》所扮演的角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8 1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隆中对》的双钳攻击,旨在令敌左右不能兼顾。
   
    刘备西路主攻,联络东路孙权,二路大钳联攻曹操;刘备从益州攻讨,关羽从荆州征伐,二路小钳合攻中原。大钳之中寓含小钳,遥相呼应,贯彻联合作战精神一致。两路攻击有个好处,敌之备左则右寡,敌之备右则左寡,敌之左右皆备,则因兵分力薄,敌之左右皆寡,被动应战的缺点在此。
   
    刘备带齐张飞、赵云、黄忠及法正等主力军队北攻汉中,关羽则是率军围攻襄樊,很明显的是一边主力将多兵众,另一边只有关羽一人大将。最理想的战果,就是刘备攻取汉中,关羽收拔襄樊;再其次,就是两地取其一,像是得汉中而失襄樊,或是得襄樊而失汉中;最差的战果则为汉中与襄樊均未攻克。
   
    虽然有人说「取荆」与「联吴」互为矛盾,但是「刘备联盟孙权」才是惟一「克制曹操」的方法。先说刘备,必须「先取荆」后,才有能力「西征收川」,否则无立足之地很难向刘璋挑战;再说孙权,为了「多操之敌」而不单独承受来自北方的压力,联盟刘备有其必要,否则孙权与曹操单挑,只会便宜刘备趁机发展。因此刘备的「取荆」与「联吴」并没有冲突,但是一但孙权也对荆州有野心时,正是自取灭亡时,因为左有刘备东征,北若曹丕南袭,江东不是灭于北,就是亡于西,可惜曹丕不是曹操,坐失良机放弃机会。后来就在蜀吴互相猜忌下,被北方各个击破,这不是蜀吴联盟不对,而是两小不团结,当然打不过一大的必然道理。
   
    当年赤壁战后,周瑜围攻南郡,守将曹仁因后而援军而撤退,此次关羽围攻襄樊,守将曹仁若无援军来救,恐怕再重现无援而必须撤退。曹操一共有四波援军,第一波下令于禁、庞德率七军,第二波下令徐晃从汉中阳平东向,第三波则征调张辽从居巢西向,第四波则为曹操本人从洛阳南向。还有襄樊驻扎的曹仁守军,关羽虽能威胁曹仁,又击破第一波曹军,但是徐晃参战后,关羽已倍感压力,不过徐晃仍无法重创关羽,水面交通优势仍属关羽,再来就是张辽与曹操在摩陂会师,准备投入战场攻击关羽。
   
    从战略上来说,刘备因曹操撤退而取得汉中,关羽在襄樊的战事,间接上有吸引曹操的作用。而且关羽最后也未被曹操集团所擒杀,基本上若是战事不利,关羽可选择撤退以避其锋,当年赤壁战后,关羽与苏非曾北攻襄阳,当时被曹操麾下乐进所击退,关羽已有选择撤退的先例。
   
    可惜的是,孙权在最关键的时刻临阵倒戈,不但没有联盟攻曹,反而趁机挖根袭杀关羽。好好的一个《隆中对》,刘备与孙权联盟合攻曹操的计划,就被短视近利所破坏。二个弱小势力不能团结抵抗一个强大的敌人,最后一定会被强大的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手段,一个一个先后并吞。
   
    孙权张开包围网,以吕蒙、陆逊、潘璋及朱然等遮断关羽归路,伸展全面猎捕手法。以诱降拉拢荆州兵卒,关羽并非在交锋的战场上被击败,而是因为手下太多逃兵不战而降。
   
    政治婚姻并无保障,纵使关羽的女儿嫁给当时孙权不到十岁的长子,也不能阻止孙权偷袭荆州。因为赤壁战后,孙权才刚把妹妹嫁给刘备,不久就派吕蒙侵略荆州零陵、桂阳及长沙三郡,此时刘备并未作出诟骂孙权或擅取湘江米之类的事,孙权还不是下令争三郡。关羽与孙权在政治婚姻的效用,可以比照刘备与孙权的政治婚姻所产生的效用,所谓当面结好婚姻,马上背后翻脸,不配合政治婚姻只是孙权托词袭杀关羽的借口。
   
    再说关羽征伐襄樊,态度多谦虚也没用,荆州就算换成谁来守,也不能应付「前先攻,后被抄」的两面夹击。既使换成赵云、张飞来守也一样,想象一下,大将在襄樊作战,后方根据被夺,然后回军时士兵逃亡,任何将领都很难处理,就算换成曹操,也无法阻止逃兵离开。当军心涣散时,部队无心恋战,这也是曹操在汉中前线发现有人逃兵时,很快选择撤退,而不继续苦撑的原因,深怕后方有变。
   
    南郡江陵城是坚城,当年周瑜挟赤壁余威,伙同程普、吕蒙、甘宁、凌统及韩当等人,还耗费一年多,才能攻得江陵城。吕蒙白衣渡江时,并未发生战斗,也未以武力强行入城,公安城及江陵城都是开门献降,完全不抵降,卖国求荣,内神勾结外鬼,使关羽无家可归,明明是留守不忠,但却被误认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好比周瑜在赤壁作战,假设小乔勾结庐江太守朱光,导致周瑜无家可归,这也要算成「周瑜大意失小乔」吗?
   
    外匪易抗,家贼难防。
   
    关羽因麋方及士仁的背叛,而身死败亡,刘备因孙权的叛盟,使《隆中对》功败垂成。否则以当时刘备在汉中优势(曹操西路),关羽在襄樊「威震华夏」(曹操中路),两路皆后势乐观,若是孙权再北上徐州(曹操东路),等于曹操要面临三路的威胁,《隆中对》的「复兴汉室」清君侧以击曹操,正在此时。可惜孙权不但不趁机谋取曹操(不谋曹操东路),反而倒戈偷袭关羽(解开曹操中路),不但助曹操一臂之力,也深深得罪刘备,后来还因此引起刘备举国东征。
   
    阻止刘备复仇后,孙权派太子孙登及丞相陆逊等人率大军镇守荆州,还迁都武昌,就是为了防止来自益州的偷袭,以避免「大意失荆州」再度重演。结果孙权赤壁战后亲征十一次,十次失败,只有一次成功占领皖城,理由大概就是被荆州分兵太多,以致于北伐可用兵减少,但是孙权也不能征调荆州守兵支持,万一荆州空虚,又有被偷袭之虞。不论孙权选择北伐或西征,除了西面来自益州永安兵力外,北面也有来自襄樊南阳的兵力,两者必失其一。
   
    形成江东同时向中原及益州树敌的局面后,恰为《隆中对》的反面,即江东被魏蜀双钳所制,不得不西防蜀汉、北备曹魏。的这就注定孙权发展空间只能偏安一隅,不但无力取蜀(曹魏压力随时可以南伐),而且难以北伐(顾忌蜀汉趁火打劫),罪魁祸首就在于当年的叛盟。
   
    关羽以钳形出兵配合《隆中对》,但是意外的被孙权折翼硬吃,虽然孔明以后只能单路北伐,但是江东从此却被钳型所挟。由于益州邻近荆州的关键存有天险长江三峡,此为兵法上易守难攻的佳形;荆州被孙权所占后,四战之地的特征逼得孙权不得不重兵驻守,否则「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兵少疏防历史又恐再度重演──江东自以为大破《隆中对》双钳,但却反被魏蜀双钳所挟。也许吴蜀再度议和后,东吴仍能加入《隆中对》而以吴蜀两家共谋抗曹,但是前次的叛盟(孙权背叛刘备而袭杀关羽)反而使东吴不轻易相信蜀汉,如果陆逊在荆州有什么闪失,万一孔明不小心也来个白衣渡江,陆逊大意失荆州又会再度重演,这也是蜀汉北伐时,东吴虽为盟军,却迟迟不敢放手全力配合的主因。
   
    本来江东陆战就不占上风,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及诸葛恪自领十万大军北伐,在在皆铩羽而归。若意在北伐,扣掉留兵防蜀的前提下,可北伐的兵力变少;若旨在伐蜀,减除留兵防魏,同样是兵力不足;正如曹魏东西两大战线,亦为地广兵散而被分制的钳型,魏吴两国有同样的困扰。孙权自以为叛盟可破《隆中对》的双钳攻势,殊不知占领荆州后,东吴反因扬州与荆州左右分兵,反被形成双钳受夹。
   
    守东则西寡、守西则东寡,若东西皆守,则东西皆寡。钳型战略逼迫因应左右难为,难以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论坛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玩吧256游戏论坛

GMT+8, 2024-4-25 02:17 , Processed in 0.088684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