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帐号
查看: 3709|回复: 1

赤壁之战的相关军事地理学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5 19: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吴孙权同刘备联军一举破曹操大军于赤壁的著名史事,无人置疑。而就这一战役发生地点,历史上曾有多种提法。近年来,围绕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及相关问题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的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赤壁之战的地名,赤壁之战的行军路线,赤壁之战的军事战略地形,以及赤壁之战有关“风”、“火”等问题上,争论焦点归结到赤壁之战遗址问题上。于是便出现多种“赤壁说”,除蒲圻1赤壁说外,还有武昌赤壁说、钟祥赤壁说、汉阳赤壁说、汉川赤壁说、黄州赤壁说等五种。但事实上作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只可能有一处,笔者赞成蒲圻说,并就相关军事地理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关赤壁之战的几个关键地名

        《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对赤壁之战的战事经过有详细记载,但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几个地名如“赤壁”、“乌林”、“夏口”、“樊口”、“巴丘”、“云梦泽”等的描述一带而过,给后人设下了许多疑点。
        1、“赤壁”与“乌林”
        《三国志》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三国志?吕蒙传》:“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甘宁传》:“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照上述史料记载可看出,孙刘联军与曹军初战于赤壁,曹军败退江北,屯兵乌林。之后,发生较大规模的乌林之战,曹军大败退守江陵。赤壁于长江南岸,乌林于长江北岸。
        赤壁之战提及“赤壁”,却没有明指在何处。从含意上理解,“赤壁”为一种紫红色砂岩构成的地形,受断层构造控制,常分布在南方江河两岸,基岩矗立直插水中,人们常称之为“矶”。据有关历史、地理文献记载,湖北境内沿长江及支流汉水分布以赤壁命名的矶头有六处之多。包括汉阳县西南60里的临嶂山南峰赤壁,汉川县城西80里处的赤壁山,武昌县赤壁山,黄州城西北江滨的赤鼻矶,汉江流域的钟祥赤壁以及蒲圻县西80里的赤壁山。六处赤壁,谁为古战场遗址,单从赤壁这一地名的考证不能轻易作结论。更为不足取的是,以某地岩石赤不赤、红不红来考证赤壁古战场,实属无稽之谈。
    按上所述, 考证赤壁古战场,必然涉及到另一重要地点——乌林。赤壁之战实际上包括初战于赤壁和决战于乌林两个阶段。据《三国志》描述,曹操军队赤壁战败后,退守江北屯兵乌林,与镇守赤壁的周瑜“隔江对峙”。以此看来作为赤壁之战的两个重要战场“赤壁”、“乌林”相距不远,并隔江相望。也就是说,只有与“乌林”相距不远,隔江相望的“赤壁”才有可能是三国古战场赤壁。从这个推论上看,“蒲圻赤壁说”和“黄州赤壁说”较为站得住脚跟。因为蒲圻赤壁山,对岸是洪湖乌林;黄州赤鼻矶,在江北,并列团风镇,古称乌林。但若按《三国志》记载的赤壁位于长江南岸,乌林位于长江北岸,蒲圻赤壁是“武赤壁”更为符合三国赤壁之战的历史事实。
        2、“夏口与樊口”
        《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上段文字清晰地记载了曹军南下的行军路线和刘备退驻夏口的历史事实。曹操大军沿新野、樊城到江陵的同时,刘备由于长坂之战的失利,被迫放弃江陵,退守夏口,并与早已驻守夏口的刘琦及沿汉水至夏口的关羽水师汇合。此时东吴孙权屯兵柴桑。由于曹操兵多势众,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他一面集中水陆两军,沿江东下准备消灭刘备,一面又派人向东吴孙权下战书。由于局势的发展,迫使孙、刘必须考虑结成联盟。于是,孙权派出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从柴桑出发,领精兵三万溯江而上,进驻夏口,与刘备军队会合。设夏口为大本营,共同抗击曹操。然后“再进,与操相遇于赤壁”。
        以上史料分析可知,赤壁之战不仅发生在樊口之上,而且在夏口以西。这就当然不是夏口以东与樊口隔江相望的黄州赤壁,而只能是夏口以西的蒲圻赤壁。

        二、赤壁之战相关的行军路线

        赤壁之战以及前后的行军路线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是沿汉江水道东进,还是沿陆路直取江陵;其二,曹军兵败赤壁后,其退军路线华容道存不存在?
        1、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大军南下的进军路线是沿新野到樊城、长坂、江陵,然后水陆并进经巴丘,抵赤壁。
    关于曹操进军路线问题,上段文字实质上作了比较全面、客观的回答。因为从当时的军事态势来看,作为大军事家的曹操,深知此次率兵南下的主要目的是一举消灭南方主要割据势力东吴的孙权,其次才是刘表。当时刘表驻守襄阳,孙权屯兵于柴桑。曹操率兵沿陆路南下,有一定的战略依据。一则可乘势消灭来不及防范的刘表军队,再则可经长坂抢占军事重镇江陵,为进一步消灭孙权军队创造良好条件,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曹操也考虑到,自己的将士水性不好,军队阵容宠大,加上时值深秋,汉江水量不大,曹操率兵放弃汉水东进而沿陆路南下的意图是切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更何况,在此之前,刘备已吩咐关羽率水军从襄阳进汉水,把守水道。曹军当然要避联军所长,扬己之长从陆路南下乃至占据江陵。
        2、从“华容道”、“云梦大泽”的地理位置,看曹操退军路线。
        据《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又据《英雄记》记载:“曹公赤壁败,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
        以上史料说明,曹操赤壁战败后退军路线经过两个重要地方。其一:华容道。据考证古华容道并非在今湖南华容县境内,而是在江汉平原上潜江以南,监利以北的地方。其二:云梦大泽。云梦泽是我国古代著名湖沼地之一,对云梦泽具体位置范围及历史变迁过程的研究,对于确定赤壁之战古战场有一定的意义。
        “云梦”与“云梦泽”是同一个地形区吗?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概念。“云梦”在先秦古籍中并非指云梦泽而言,而是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狩猎区,是广阔的山林原野而非单指湖沼泽地,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据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对云梦的描写,其范围东至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西至鄂西山地,北及大洪山区,南缘大江。而云梦泽则是其中局限于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名曰“楚之云梦 ”。古代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凹陷区,经长期地理演化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以后由于长江、汉水夹带的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缩小、解体,最终演变成平原与湖沼相间的自然景观。先秦时期,“方圆百里”的云梦泽,北以汉水为限,南则“缘以大江”(约当今潜江、沔阳南、监利、石首北境)。战国中期,应城、天门一带的云梦泽,为汉水所挟带泥沙湮没,云梦泽已略见缩小。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云梦泽主体已移至华容县附近。以后随着江汉三角洲的进一步扩展,至东汉时已移至华容东南方向。
        在认识“云梦泽”地理环境变迁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如下结论:曹操赤壁战败退兵路线是从乌林经华容道,穿越云梦泽退守南郡,由此可推断“乌林”处在“华容道”、“云梦泽”的东南方向,这一点与洪湖“乌林”完全吻合。设想如武赤壁在黄州,怎样解释华容道,怎样理解云梦泽的变迁,曹操退兵又怎么个退法?看来武赤壁在黄州不符合自然景观变迁的历史事实。

        三、关于赤壁之战军事作战地形

        古代战争不同于现代战争,获胜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因素。其中地形条件尤为突出。在考证三国赤壁遗址时不可忽视地形因子的重要作用。
        据史料记载,三国赤壁古战场主要部分集中在一个约100多平方公里的岗地湖汊地形区域,属于云梦泽东南边缘地带。此处湖泊广布,河道纵横,相互沟通,在众多湖沼之间零星分布着大小几百座山丘。这一优势的战略地形一方面适合于屯兵积粮,另一方面广阔的水域便于操练水军,水上交通便利易于联为一体。更何况江岸一赤壁矶,直伸江心,扼守江口,成为阻击曹军顺江东进的一把利剑。正是由于周瑜、刘备占据这一重要军事战略要地,使曹军南下受阻,并一举将其击退。笔者认为,作为大战的主战场,蒲圻赤壁与《三国志》以及其它史料记载的古战场十分相似。
        1000多年前的蒲圻赤壁,是一片湖汊沼泽地形。区域内河网稠密,湖泊众多。陆水、蟠水、泗水等主要河流自南向北过境长江,把黄盖湖、周郎湖、蒲圻湖等大小数十个湖泊连为一个整体。湖沼之中,零星分布有周郎山、金鸾山、蜀山、柳山等大小几十座山丘,赤壁矶头矗立江岸,直插江心,为一天然水上屏障。陆水入江口—陆口,向为江东锁钥。蒲圻赤壁一带军事战略地形的重要性,早在建安初年周瑜随孙策征讨黄祖于沙羡时已深悉。建安十三年,周瑜再次进讨,对赤壁及陆口更加熟识。周瑜意识到,倘赤壁、陆口一失,曹军必沿陆水河上溯,越幕阜北麓羊头山,克取柴桑。据此,周瑜、刘备联军从夏口逆江而上提前两天占据陆口、蜀山。借助这块湖港纵横,阡陌交错,交通优越,水陆互为犄角的军事地理环境,依山伴水布防。江上通过赤壁矶头、陆口,扼住欲顺江东进的曹操水军,一举击退曹操大军,迫使曹军引次江北,屯兵乌林。从古战场特征分析可见,赤壁之战对于曹军来说是一场遭遇战,而就孙刘联军而言则是一场有准备之战。联军之所以能轻易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占有地利之便。
        总之,通过对武赤壁遗址问题的讨论,使我们把视线投射到与赤壁之战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上,并就几个关键地名的考证、行军路线的确认以及蒲圻赤壁战略地形的评价,笔者进一步肯定了武赤壁在蒲圻之说。同时,笔者相信,随着历史学界、地理学界、考古学界、文学界多学科综合的深入全面的研究,蒲圻赤壁当属三国古战场赤壁的史实将会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所确认。
        注:1、蒲圻现为湖北省赤壁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玩吧256游戏论坛

GMT+8, 2024-11-21 19:27 , Processed in 0.1588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